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300-1326号 |
【参观信息】
普通民居,不对外开放。
【建筑构造】
淮海中路1300-1326号(恩派亚公寓、又称帝国公寓和皇家公寓),浙江兴业银行建于1931年,凯泰建筑师事务所黄元吉设计,张裕记营造厂承建,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2305平方米,现代派风格公寓大楼。
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原为中间六层,两翼四层,平面沿道路转角布置,转角立面为对称中轴,饰竖向线条;该建筑形象的最大特征是连续带形所产生的强烈的水平线感,以及与水平带形窗形成强烈对比的垂直装饰线,再加上由中央向两侧跌落的形体,形成鲜明的装饰艺术派风格。外立面为水泥拉毛外墙,平顶。底层为商铺。
【建筑简介】
20世纪八十年代,该建筑改建加层后中间和两翼分别达到七层和六层,外形仍基本保持原风格。但九十年代再次改造,原建筑立面的白色基调被改成暗褐色,大大削弱了原装饰艺术派建筑的表现力。2001年上海徐房(集团)有限公司为迎接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,结合整顿市容,对大楼立面进行整修,恢复了大楼原有的白色基调。现该建筑目前三层以上仍为民居为主,底层仍为商用。
1994年2月15日,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(三类保护)。
【修缮历史】
大楼的外立面已经完成了修缮,目前已启动大楼内部修缮更新和周边架空线落地工程,与知名的武康大楼相比,同样位于淮海中路,同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淮海大楼显得颇为低调。但其本身的历史价值毫不逊色,不仅设计、建造均由中国人自行完成,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本世纪举行的上海APEC会议、上海世博会前夕,都历经过多次重大修缮,映射了几代上海人共同的城市记忆。与此同时,无论是负责大楼修缮的“准90后”修缮管理人员,还是大楼底层由百年“老字号”乔家栅开设的创新业态“乔咖啡”,今年刚好90岁的淮海大楼,不仅将重展上海“老底子”的荣光,也折射出新时代,人们为焕活历史建筑“年轻态”所做的不懈努力。
根据修缮施工方徐房集团提供的数据,大楼在沿淮海中路部分朝向为南偏东约32度,沿常熟路部分朝向为南偏西约47度。相较1.5公里外,武康大楼经典的“锐角”转角,淮海大楼则呈现出一个“L”型的“钝角”造型,显示出了装饰艺术建筑风格的特色。
1949年后,淮海大楼曾历经3次较大规模的修缮。上世纪80年代,大楼原先高6层的主楼上方加盖至7层,原先高4层的副楼则加盖至6层。作为当时上海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一项民生工程,迎来一批新的居民入住。也是这一次修缮,大楼的外立面被调整为褐色与深红色,直到2001年前后,才恢复到建筑初始的白色。
2020年7月正式启动施工的最新一次修缮,改善民生成了首要目标。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施工管理部副经理岳嘉勇介绍,由于距离上一次修缮已经过去10年,大楼外立面经过雨水冲洗,出现斑驳、风化等情况,钢窗也出现变形、损坏。此外,大楼电梯、内部上下水系统、泵房、管道等,都需要彻底更换。在已经完成的外立面修缮中,仅更换钢窗一项,就用去将近4000片全新的窗玻璃,使大楼拥有了冬暖夏凉的二层玻璃窗,不仅保持了外立面的风貌统一,也兼顾了大楼的低碳环保。
沪ICP备2022002669号
|